热轧
根据定义,钢锭或钢坯在室温下不易变形,不易加工。一般情况下,轧制时要加热到1100-1250℃。这种轧制过程称为热轧。
热轧结束温度一般为800 ~ 900℃,一般在空气中冷却,因此热轧状态相当于正火处理。
大多数钢是用热轧法轧制的。热轧状态下输送的钢材由于温度较高,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铁,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,可露天存放。
然而,这层氧化皮也使热轧钢板表面粗糙,尺寸波动较大。因此,要求钢材表面光滑,尺寸准确,机械性能好。采用冷轧半成品或成品作为原材料。
优势:
成型速度快,产量高,不损坏涂层。可制成各种横截面形式,以满足使用条件的需要;冷轧可使钢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,从而提高钢的屈服点。
缺点:
1. 虽然成形过程中不存在热塑性压缩,但在截面上仍存在残余应力,这不可避免地会对钢的整体和局部屈曲特性产生影响;
2. 冷轧钢的型式一般为开式截面,这使得截面的自由扭转刚度较低。弯曲时易发生扭转,受压时易发生弯曲和扭转屈曲,抗扭转能力差;
3.冷轧钢板壁厚小,连接处四角不增厚,承受局部集中荷载能力弱。
冷轧
冷轧是指在常温下用轧辊的压力挤压钢,从而改变钢的形状的一种轧制方法。虽然这个过程也会加热钢板,但它仍然被称为冷轧。具体来说,冷轧用的热轧钢卷作为原料,经过酸洗去除氧化皮,再进行压力处理,成品为硬轧钢卷。
一般冷轧钢板如镀锌钢板和彩钢都要退火,所以塑性和伸长率也很好。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家电、五金等行业。冷轧板表面有一定的平整度,摸起来比较光滑,主要是酸洗造成的。由于热轧板材一般不满足表面光面要求,所以需要冷轧带钢,热轧带钢的厚度一般在1.0mm左右,冷轧时可达到0.1mm。热轧是高于结晶温度的轧制,冷轧是低于结晶温度的轧制。
钢经冷轧后的形状变化属于连续冷变形。此过程引起的冷加工硬化使硬轧卷材的强度和硬度增加,韧性塑性指数降低。
对于使用,冷轧会降低冲压性能,产品适用于简单的变形件。
优势:
它能破坏钢锭的铸造组织,细化钢的晶粒,消除组织缺陷,使钢组织致密,提高力学性能。这种改进主要体现在轧制方向上,使钢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的;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,也可以焊接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气泡、裂纹和疏松。
缺点:
1. 在热轧后,钢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(主要是硫化物、氧化物和硅酸盐)被压成薄片并发生分层。分层使钢在厚度方向上的拉伸性能大大降低,焊缝收缩时可能出现层间撕裂。焊缝收缩引起的局部应变往往达到屈服点应变的数倍,远远大于载荷引起的应变;
2. 冷却不均造成的残余应力。残余应力是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内部自相平衡的应力。各种截面的热轧钢截面都有这种类型的残余应力。一般钢的截面尺寸越大,残余应力越大。残余应力虽然是自平衡的,但在外力作用下对构件的性能仍有一定的影响。如变形、稳定性、抗疲劳性等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。
总结:
冷轧与热轧的区别主要在于轧制过程的温度。“冷”是正常温度,“热”是高温。
从冶金学角度看,冷轧与热轧的边界应以再结晶温度来区分。即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轧制为冷轧,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轧制为热轧。钢的再结晶温度为450-600℃。